

被動式節(jié)能設計案例 | 株洲 | 鄉(xiāng)建工業(yè)化試驗:共生的裝配式鋼木結構被動房
項目名稱:株洲鐵籬山莊住宅民宿
項目地點:湖南株洲
建設時間:2019年5月
總建筑面積:1086㎡
單棟面積:181㎡
《山中留客》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唐·張旭
自然生態(tài)、恬靜美麗的鄉(xiāng)村存在關乎著人類未來,引領鄉(xiāng)村振興,把離開家鄉(xiāng)的成功人士、創(chuàng)業(yè)者以及旅居者吸引回來,這對當前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契機;傳承自己的傳統文化的同時,引入了新的建設與發(fā)展理念,振興鄉(xiāng)村,使得鄉(xiāng)村的建設在整個文化建設的基礎上做得更好,走的更遠更健康,鄉(xiāng)建便成為了當下熱門話語,更是成為了如火如荼的建筑師活動。
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qū)雷打石鎮(zhèn)傘鋪鐵籬山莊,于群山環(huán)抱的山頂部,提供了一個采用工業(yè)化制造,探尋鋼木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關系融合共生的契機;項目利用場地高差特點運用傳統木建筑的形式和現代構造與建筑方式使其融入地貌,適應場地狀況并充分利用高差與樹林茂密的美麗景色,彼此稍稍錯位變化形成生動而又獨特的和諧形態(tài),嵌入山地之間,構成一幅景色旖旎的山水畫。
▲現場情況
▲設計草圖
建筑在同一層平面上展開,舒展地融入場地的自然特征之中。每一個功能都容納在一個單獨的空間單元中,清晰的布局呈現為不同尺度與高度的空間;整個建筑是由一系列木材建造而成的堅固體量韻律地連接在一起。
這些體量相互連接,形成室內外與空間之間的聯系,讓建筑即使在規(guī)模有限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形成豐富的大小不同的區(qū)域。因此,復雜的空間不能從某一視點就一覽無余,這讓空間顯得更加寬敞,如同一個隱藏的世界。
明亮的木屋相互銜接,通過不對稱的造型向周邊環(huán)境延伸,指向天空的屋脊為室內留下了更為寬敞的空間,也形成了起伏的天際線,讓整體建筑結構一目了然。
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外側覆蓋的天然木板將隨著時間的流失與天氣的變化,沾染上斑駁的痕跡。大自然將為這個建筑添加更多的情緒與表達,而建筑師所運用的素色建材讓自然景觀威力盡顯。
▲建筑營造起伏的天際線
▲利落的結構及溫和的材料創(chuàng)造出一個干凈簡潔的建筑形式,住宅體量劃分為私密和公共兩個體塊,彼此稍稍錯位形成動態(tài)感和獨立感。
▲吊腳樓的形式讓建筑輕盈地漂浮在場地之上
▲鏈接兩棟建筑之間的室外平臺
▲木質博古架組成的入戶玄關
▲開敞的客廳
▲引入自然的明亮餐廳
▲主臥與次臥
▲夾層的陽光房,夜晚也能通過天窗仰望星空
本次工業(yè)化試驗的木建筑采用1.8m*1.2m的長方體窗為基礎單元模塊,橫縱相向組合成長10m寬11.2m高8.3m的體塊,每棟占地面積約為116㎡,建筑面積同約為181㎡;為減少建筑木框架受雨水的侵蝕,讓屋頂的金屬包邊向外挑出300mm,并在邊緣向上返起50mm高的薄邊,有效的控制了雨水落入屋面的走勢。
現代木結構建筑可以被理解為大型的“樂高玩具”,是一種鋼支木結構體系的裝配式建筑。在工廠可將基本單元制作成預制板式組件或預制空間組件,也可將整棟建筑進行整體制作或分段預制,再運輸到現場后,與基礎連接或分段安裝建造。在工廠制作的基本單元,將保溫材料、通風設備、水電設備和基本裝飾裝修一并安裝到預制單元內,裝配化程度高。膠合木構件和輕型木結構均可以采用預制加工,實現更高的預制率和裝配率,這對山居主題的度假民宿來說尤其重要。
采用單元模塊拆裝的輕型木結構構件之間的連接主要用釘連接,部分構件之間用金屬齒板連接和專用金屬鉸件榫接,使施工更加簡便、材料成本低、抗震性能更好,這樣不會涉及過重的垂直運輸負擔,搭建快意味著可以快速投入使用,經濟回本快,減少了現場作業(yè),降低了對環(huán)境與場地的破壞,使建筑與環(huán)境和諧共生。
工業(yè)化的運用,室內外一體化設計的被動式建筑,運用超低能耗建筑技術達到低碳節(jié)能,建筑頂面瀝青瓦的覆蓋下,保溫層連續(xù)不中斷地包裹整改建筑外表,相當于給房子穿了一層棉襖,保溫又隔熱;通過外掛安裝三玻兩腔雙LOW-E被動式門窗,并用保溫層覆蓋窗框,運用專門的配件和材料來確保氣密層的完整性,且被動式技術會對熱橋部位進行隔熱橋的處理,從而達到防止室內能量的流失;高效熱回收新風系統持續(xù)不間斷地為室內提供充足的氧氣,保證室內環(huán)境處于恒溫、恒濕、恒氧、恒潔、恒靜。
▲構造形式
建筑采用現代鋼支木結構,賦予傳統木房子以新的生命力,提振木結構的感召力;充分尊重當地傳統、文化、產業(yè)和空間肌理的基礎上,建筑在鄉(xiāng)村以微小的方式介入,提取和詮釋各個村莊的特色文化、特色產業(yè),形成一系列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文化居住空間,通過工業(yè)化創(chuàng)造的獨特風格與制造優(yōu)勢,重現鄉(xiāng)村的價值,喚醒和復興傳統建筑文化。
(來源:新浪網)